小编辑论坛

 找回密码
 小编辑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舆论》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61

帖子

7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21
发表于 2021-7-30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舆论》读后感

  本次阅读的数据《舆论》是一本由美国新闻评论家、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撰写的一部传播学著作。李普曼本人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这部作品更是被评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这本书在国内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公众舆论》,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力丹教授认为该译名表达并不正确,这版本重新翻译后,才解开了他心头多年来由于翻译不准确带来的学术纠结。
  《舆论》这本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对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的深入分析,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也是在这本书中,李普曼针对大众传播可能会“歪曲环境”的负功能,提出了经典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
  这里面,“拟态环境”指的是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不是镜子那边忠实地反射一切真相。虽然听上去非常残酷,但这的确是大众传播的常态。上至权威的官媒,下至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营销号,无论过去与将来,媒体在传播事件时都不会事无巨细的说明一切,信息的选择加工避无可避,可以说这是大众传播自诞生就注定无法摆脱的一把双刃剑,也使得大众传播拥有了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而“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更加广为人知,指得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在李普曼先生看来,人类意识中留存的信息绝少保持原貌,而大多经过了意识的局部再创造。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反其道行之,就像是大多数人的记忆都无法清晰、准确地反应现实,当我们进行回想,能想起来的往往是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习惯所描绘的刻板印象。悲观的情绪在这一部分更加深刻,但对心理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舆论》这本书最早于1922年初版,此时的李普曼已经出版了《政治绪论》和《趋势与主宰》两部著作,经历了一战炮火的同时也曾经担任过美国陆军部部长助理,这样的一段经历使得他对舆论模糊脆弱却有巨大影响的真相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本书悲观氛围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悲观而又犀利的思想对大众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首页推荐语说的那样,大众传播的研究大多不过是李普曼《舆论》的注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小编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小编辑论坛 ( 苏ICP备19057427号-9 苏公网安备32050702010943号 )

GMT+8, 2024-5-11 19:50 , Processed in 0.050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